7月4日晚間,萬科A(000002)、碧桂園(02007.HK)同日披露6月經營銷售情況。這兩家都曾經名列房企銷售榜首的地產公司,在6月的銷售情況均較3月樓市小陽春時有所回落。
這一特點與市場大勢一致,進入二季度以來,房企銷售表現持續回落,6月單月TOP100房企單月銷售額已轉為同比下降29.4%,環比下降19.0%。業內預期,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恢復仍有波折,不過房企對此普遍已有理性認知,并通過提升運營效率加以應對。
保利、萬科上半年領跑
萬科7月4日晚間公告顯示,今年6月,公司實現合同銷售面積 252.0 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 361.4 億元。這一銷售表現雖為年內次高,不過較3月樓市小陽春時的426.3 億元有所明顯。整個上半年,萬科累計合同銷售面積1297.0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 2039.4 億元。作為對比,2022年上半年,萬科合同銷售金額為2152.9億元,表現較今年略優。
另一家房企碧桂園同日披露,公司6月單月共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160.0億元,權益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203萬平方米。這一銷售表現不僅低于3月單月的250.1億元,也較4月、5月的226.9億元、182.0億元更低。估算碧桂園上半年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1287.6億元,同比減少約30.4%。
其余主要房企的6月銷售表現尚未官宣,不過根據第三方中指研究院統計,萬科、碧桂園的在上半年的銷售表現,分別位居房企銷售榜的第二、第五位。其余5家銷售額超千億的房企,分別為保利發展、中海地產、華潤置地、招商蛇口以及綠城中國,以上企業按銷售金額降序排序。
其中,位居銷售榜榜首的保利發展(600048)銷售金額為2366億元,與萬科一起成為唯二銷售額超2000億元的房地產企業。估算保利發展6月單月銷售金額約為400億元,同樣較3月份的503.01 億元下滑明顯。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表示,從大盤表現來看,6月房企銷售出現二次探底的情況,上半年總量復蘇不及預期。上半年,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微增0.1%,較1-4月同比12.8%的增速回落明顯。其中,TOP100房企6月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29.4%,環比下降19.0%。
從結構上來看,上半年銷售額超千億房企僅有7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家,百億房企78家,較去年同期減少7家。不過,房企間銷售表現分化明顯,“體現在央國企銷售增長強勁,部分民企仍在大幅下降過程中”。劉水指出,在TOP50房企中,央國企平均同比增長45.8%,而穩健民企、出險民企分別同比增長14.2%、下降36.6%。
企業存在理性預期
雖然樓市銷售在二季度持續降溫,但是據中指研究院統計,典型房企上半年銷售目標完成率超50%,較去年同期的32.6%,目標完成率提升超20個百分點。體現了多數房企對今年樓市表現的理性預期。
劉水解讀稱,房企目標完成率較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2023年一季度在積壓需求集中釋放以及前期政策效果顯現等因素帶動下,市場活躍度提升,帶動銷售有一定增長;二是與企業下調目標也有一點關系,低目標下更易完成半年度任務。
正如前述銷售表現所梳理的,國內樓市在3月曾因政策松動以及積壓需求釋放出現短期“小陽春”,當月TOP100房單月銷售額環比上升36.7%,同比上升24.6%,保持雙增長態勢。當時有樂觀輿論判斷,我國房地產市場即將進入“狂飆”,彼時正值房企業績說明會密集召開時期,多家房企及時發聲呼吁市場冷靜。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當時即表示,市場既沒有“狂飆”,也沒有“倒春寒”,他仍然維持市場處于溫和恢復階段。保利發展董事長劉平也強調,雖然銷售市場出現回暖,但市場復蘇情況仍需進一步觀察,行業正處在由“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碧桂園內部管理層會議上也強調,“當前房地產市場還沒回來,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在對市場短期形式的冷靜判斷下,房企一方面堅定對行業長期樂觀的態度,一方面強調了對經營效率的重視。萬科即在公開場合反復分享對“特別好的項目”和“精準投資”的理解,首席運營官劉肖透露公司前5個月新增項目預計普遍能達到20%以上的股東自有現金回報水平。保利發展也呼吁,房企要從規模高速增長,向經營規模合理增長、經營質量有效提升轉變。
展望下半年樓市,業內普遍持謹慎態度。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中性預期下,全年宏觀經濟穩步恢復,下半年房地產政策維持當前節奏,購房者置業情緒緩慢修復,在此情況下,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恢復仍有波折,銷售面積在低基數下或實現小幅增長,全年銷售面積與2022年基本持平。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