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華清 被認為有望在未來五年內達到萬億元市場規模的預制菜行業,正在探索中向前發展。
7月4日,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主辦的首屆預制菜裝備產業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珠海舉辦,“政產學研用金”代表匯聚一堂探討預制菜裝備的發展趨勢。
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東看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終端產品與裝備產品相輔相成,并肩同行。預制菜產品想要走進千家萬戶,預制菜裝備不能拖后腿,擁有裝備技術的支持,預制菜才能讓消費者在美味與健康、便捷與安全之間兼得“魚與熊掌”。
“中國預制菜的出路在哪里?”在大會的專題研討會上,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輪值主席、百珍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晨義向現場觀眾拋出此問題,他認為,中國預制菜要想做大做強,必先實現標準化,而預制菜實現標準化的關鍵在于裝備。
預制菜行業大受追捧
預制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消費者餐桌,中間囊括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被認為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菜籃子”工程提質增效的新業態,對促進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和振興鄉村產業,均有積極意義。今年,預制菜首次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產業意義再次得到政策上的肯定。
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22年,中國預制菜產值超過4000億元,同比增長21.3%,2026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達10720億元,邁上萬億元級別賽道。
近年,預制菜產業發展得到多地政府的重視,而廣東省政府,在此領域先試先行,多項工作創造了全國“首個”,為中國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東經驗”:首個把預制菜寫進黨代會報告、首個出臺“菜十條”、首個建立省級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投資基金、啟動全國首個預制菜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舉辦首屆預制菜裝備產業大會等。
據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和中國經濟信息社廣東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出品、在大會上發布的《中國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白皮書》的數據,廣東目前已擁有11個省級預制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分布在肇慶、廣州、湛江、佛山、珠海、江門、惠州、韶關、茂名、潮州,其中,珠海規劃投資74億元建設斗門預制菜產業園,規劃投資額在全省居于首位。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廣東省預制菜產業的發展還可以輻射、聯動港澳。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在大會上介紹,國家給予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系國家貿易服務平臺等定位,預制菜可以通過澳門作為平臺,出口到歐洲及葡語系國家。同時,澳門的面積只有33平方公里,澳門餐飲企業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使得澳門的餐飲業長期與資本脫軌,預制菜能有效加速澳門餐飲標準化發展,推動澳門餐飲品牌在內地以及灣區落戶。通過預制菜,珠海的農業漁業產品可以與澳門餐飲品牌相結合,澳門餐飲品牌的預制菜可以在珠海通過電商平臺發貨全國,緩解澳門餐飲人力資源的緊張。
預制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裝備
盡管預制菜行業在近年大火,但戴晨義在大會的專題研討會上指出,中國的預制菜發展,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例如,中國預制菜的銷售渠道85%以上集中在B端,對于C端消費者的直接滲透,還遠遠不夠,在日本,預制菜在B端和C端的銷售比例幾乎持平;據江蘇省消保委在2022年發布的預制菜消費調研報告,超過六成的消費者表示預制菜品口味一般,有3.32%的消費者覺得預制菜口味較差,好吃的預制菜少之又少;據券商在2021年發布的預制菜行業報告,預制菜行業集中度低,70%以上的從業企業處于小、弱、散狀態,不乏是個體工商戶、家庭小作坊,預制菜產品種類較為單一、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還存在隱患。
戴晨義認為,中國預制菜要發展起來,關鍵是要做到標準化?!拔艺f中餐還沒做到標準化,可能有人會提反對意見,主要是因為,我們對標準化有幾個誤區?!贝鞒苛x舉例,有中央廚房就是標準化了嗎?不是,廚房的大小、炊具的大小跟是否標準化沒有關系;有標準化的配方、標準化的制作流程,也不是真正的標準化,因為,無論是在中央廚房里,還是在制定了標準化配方、標準化制作流程的情況下,只要最終操作、執行的是人,都不是真正的標準化,只有采用機器,才能實現真正的標準化。
戴晨義得出結論,預制菜標準化的關鍵,在于裝備,制作中餐的裝備,必須由中國人來研發,因為制造水平更突出的歐美國家,不了解中餐,對中餐的需求也不大,對于開發全自動化中餐生產裝備,也沒有足夠的興趣。
戴晨義認為,研發智能化的預制菜生產裝備,雖然需要前期投入,但是好處多且明顯,一是智能化就意味著數字化,數字化就意味著可溯源,降低監管難度,更好保障食品安全;二是降低產品的產出成本,百珍堂的實踐經驗顯示,中央廚房生產出來的湯汁,一斤的成本最少要10多元,而智能化生產線生產出來的湯汁,一斤只需要0.16元。三是提高效率,機器可以比人工快很多,機器也可以24小時開工。
一些家電企業、裝備制造企業已經卡位預制菜的裝備。2022年,格力電器(000651.SZ)宣布發起籌建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在今次大會上也舉辦了該聯合會的揭牌儀式。
格力電器董事長、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理事長董明珠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格力電器切入預制菜裝備產業,著眼的不是能帶來多少營收,最主要的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滿足市場需求后,自然能夠從中獲利。
據了解,格力電器新近推出了荔枝專用保鮮移動裝備,能讓荔枝在存儲25-30天的條件下,仍然達到99.8%的好果率。董明珠介紹,農產品的保鮮需求各異,格力電器正在針對不同的農產品研發專門的保鮮技術。
目前,在預制菜裝備領域,格力電器的重心是冷鏈冷藏、物流自動化和生產環節裝備的按需定制。
董明珠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格力電器曾經幫助一家蛋卷生產企業上線自動化產線,減少了該企業生產人員的投入和提高產出率,雖然格力電器在該項目上沒有掙到錢,但積累了技術,隨后有巧克力等食品企業上門洽談合作,格力電器在食品生產裝備上還大有可為。